clock December 24,2023
蔣卓穎院長透過醫者使命感,打造善的循環與世界級醫療中心
蔣卓穎院長透過醫者使命感,打造善的循環與世界級醫療中心

健康中心/綜合報導

被稱為「仁心牙醫師」的璞真牙醫診所蔣卓穎院長,以驚人的毅力,將外科醫師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工作精神融入日常,開業之初,他常是早上六點起床,看診超過十四小時,一週七天不輟。他認為,一顆牙齒的改變,能重新喚醒對生命的笑容與力量。

溫柔的力量 打破對看牙的恐懼

成為一位牙醫師,父親對他的身教影響深遠,從小的醫學教育讓蔣院長養成了對生命的敬畏,父親耳提面命對待病人必須秉持著視病猶親,對每位患者多點細心、多點耐心、再多點責任心。多一份問候,傳遞人與人溫暖,時刻保持永不衰退的熱情。

蔣院長畢業於建國中學,隨後以菁英全額獎學金的資格,進入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深造。在大學期間,他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與國際視野,不僅獲選為全國大專院校優秀青年代表,更積極創立北醫企業管理研究社,並擔任亞太經合會(APEC)中華台北青年代表。

畢業後,他考取了頂尖的台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,並曾於台大醫院牙科部牙體復形美容牙科服務,奠定深厚的臨床與學術基礎。為追求國際頂尖技術,蔣院長前往多家美國知名牙醫學院學程進修植牙,專業實力獲得權威認證,榮膺中華民國植牙全國聯合醫學會植牙專科醫師,並獲頒國際植牙醫學會(IDIA)Diplomate 最高院士頭銜。

令蔣院長難忘的案例,是位九十多歲的阿嬤。阿嬤因牙齒問題嚴重、進食艱難,家人卻擔憂她年邁多病,不敢輕易治療。蔣院長沒有貿然動手,而是先靜靜聆聽,詳細了解病情,進行系統性安全評估,先止痛並會診內科醫師。他耐心消除家人疑慮,最終成功為阿嬤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全口腔重建,阿嬤重獲咀嚼能力,重拾生活的喜樂,感嘆「從沒想過看牙也能這麼溫柔」。

初心與同理 從病友關懷開始

蔣院長捨棄在都會區看診,反而走進偏鄉社區服務。小時候在台東居住多年的經驗,讓他深知台灣醫療的城鄉差距。他選擇在雲林麥寮鄉駐診,天未亮就搭高鐵南下,採訪當時蔣院長回憶起:「好幾次都趕不上回家的末班車,現在回想起來也是一段苦澀中帶著美好的回憶。」唯一支撐他的就是病患的真心感激與對醫療的熱情。即使後來因台大醫院訓練而中斷,當地病患仍集體詢問診所盼他歸來,證明了這份奉獻的價值。

蔣院長至安養院照護失智長者洗牙。

蔣院長不僅技術卓越,更致力於消除醫療資源的經濟與心理障礙,他深知許多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退休後無收入,或低收入戶因經濟考量害怕就醫。因此,他的診所長期公益實行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、低收入戶優待免掛號費方案。在初診時,醫療團隊會耐心細心地問診,搭配護理人員貼心關懷,幫助許多因心理恐懼而多年不敢看牙的病患,最終完成了治療。

宏大志業 打造善的循環與世界級中心

「行醫數年後因想提供民眾更高品質的醫療,我親手打造了桃園璞玉牙醫診所,苗栗璞真牙醫診所,兩間大型優質口腔醫療中心。」作為院長,他深知,單憑一個醫師的力量有限,只有透過建立菁英團隊與育才傳承,才能將優質善良的醫界人員數量倍增,服務無限的病患。蔣院長的醫學信念深受兩位恩師的影響:牙醫啟蒙恩師,台灣維成口腔醫療體系總裁劉興成醫師,以身教教導他當良醫不當名醫,培養他醫者父母心的責任;以及台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敏慧醫師,無私指導學術研究與專業技術,帶領他深入植牙醫學的世界。這份傳承體現了蔣院長「醫德為玉、醫術為金、學好做人方做醫」的信念。

被稱為「仁心牙醫師」的蔣院長,用溫柔的力量, 打破對看牙的恐懼。

蔣院長的志業,在於打造世界級的口腔醫療中心,並渴望打破台灣醫療城鄉差距的藩籬,他堅持投資最好的牙科設備,建造最有公益思維與同理心的醫療團隊,渴望將科技與牙科醫療結合,以造福全人類。

對蔣院長來說,「成功」的定義早已超越職稱、收入或社會地位,他希望有一天回頭看時,能夠問心無愧地說:「我真心地發揮所長幫助過好多病患!」他最想傳達給家人的價值觀是:能力是用來成就他人的,而幸福則來自於分享的快樂,施比受更有福。他期許人們記得他的名字,不只是因為他有一雙靈巧的牙醫之手,而是記得那雙手曾溫柔地撫平疼痛、重建笑容,並點亮了無數人的尊嚴。

相關新聞

關注我們

你的選擇?

vote-image

2025台灣跨年 哪裡過?

0%
0%
0%
0%
50%
0%
0%
50%
0%
0%
0%
0%
0%

Top Catego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