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ck December 24,2023

豐田汽車(Toyota)社長佐藤恒治近日公開質疑電動車的環保效益,直言「電動車的碳排可能被低估」,引發全球汽車產業熱議。這項言論對台灣正在推動的電動車政策有何啟示?專家指出,台灣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發電的現狀,可能讓電動車的環保效益大打折扣。

全生命週期碳排:台灣電動車真的乾淨嗎?

佐藤恒治強調,評估電動車環保性必須考量「全生命週期碳排」,包括製造電池、電力來源及廢棄處理等環節。以台灣為例:

  • 電力結構問題:台灣2023年燃煤與燃氣發電占比仍高達82%,再生能源僅9%。工研院研究顯示,在台灣現有電網下,電動車每公里碳排約120克,雖比燃油車(約180克)低,但差距不如預期。

  • 電池製造污染:電動車電池生產過程碳密集,且台灣缺乏鋰礦等關鍵原料,全依賴進口進一步增加碳足跡。

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指出:「若台灣綠電進度延宕,電動車的環保優勢將受限。」

Toyota Supra - 豐田依然鍾情於燃油與混動車? -圖片翻拍自官網

豐田「多元動力」策略 vs 台灣政策方向

豐田堅持混合動力車(HEV)與氫能源等多元技術路線,而台灣目前政策明顯傾向純電動車(BEV):

  • 台灣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、2040年汽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,與豐田的保守態度形成對比。

  • 基礎設施落差:台灣充電樁數量至2023年底僅約2,500座,且分布不均,都會區以外充電不便。

汽車專家認為:「台灣地狹人稠,HEV或PHEV(插電式混合動力)可能是更務實的過渡選擇,尤其對長途駕駛或充電不便的鄉鎮地區。」

產業衝擊:國產車廠如何因應?

  • 和泰汽車(豐田代理商):已引進多款HEV車型(如Corolla Cross Hybrid),並強調「在台灣能源轉型過渡期,混合動力是平衡環保與便利的解方」。

  • 中華汽車(eMOVING電動車):則認為「電動化是國際趨勢,台灣應加速綠電建設而非放緩轉型」。

環保署回應:綠電進度將決定電動車效益

環保署坦言,電動車的減碳效益確實與電力結構掛鉤,但強調:

  • 台灣目標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%,屆時電動車碳排可再降30%。

  • 若搭配「車電分離」電池租賃模式,可延長電池壽命並減少廢棄污染。

消費者怎麼選?成本與環保的權衡

目前台灣電動車售價仍高於燃油車,加上「油電平權」議題(燃料稅隨油徵收尚未實施),使得HEV成為熱門折衷選擇:

  • 油電車:每公里成本約1.2元,免充電且保值率高。

  • 純電車:每公里成本0.6元,但需負擔高額電池更換費用(約30-60萬元)。

結論
台灣推動電動車的方向雖明確,但能源轉型速度與基礎設施完備度將是成敗關鍵。在綠電占比提升前,混合動力車可能更符合現階段需求。

 

相關新聞

關注我們

你的選擇?

vote-image

2025台灣跨年 哪裡過?

0%
0%
0%
0%
50%
0%
0%
50%
0%
0%
0%
0%
0%

Top Categories